两个亚洲人揽炒「瑞信」,有可能雷曼兄弟2.0吗?
来源:信报财经新闻点评
瑞信(Credit Suisse)被传「出事」,尽管业界人士普遍相信该行不会变成「雷曼2.0」,但瑞信CEO承认有需要进行重组,并形容现时处于「关键时刻」。
瑞信近年可谓多灾多难,除了去年因「老虎仔」Bill Hwang爆仓事件沦为重伤机构,还伙拍SoftBank孙正义旗下Greensill染指「供应链逆向融资」,未几反目,随着美国加息,更连环翻艇。这两件事令瑞信录得近百亿美元资本损失,并面临巨额罚款,以致现时被大片阴霾笼罩,瑞信某程度上可算被两个亚洲人「揽炒」。
首先,瑞信作为国际银行兼上市公司,所谓「出事」其实有两层含义,而两者差距甚大,不容混淆。若说该公司经营亏损严重,股价急跌,这属第一种「出事」含义,确实不无机会发生。但若说瑞信身为银行,出现资本缺口,无力偿付债务,存在系统性金融危机,就像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,则目前看不到任何迹象会这般「出事」。
毕竟历史「不会重复,只会押韵」,美国联储局、欧洲央行等监管机构在2008年后亡羊补牢,包括要求大型银行大幅提高资本充足率,现时瑞信一级资本充足率(CET1)达13.5%,在全球国际银行数一数二。作为比较,2008年之前,跨国银行CET1普遍低于5%,杠杆程度及吸收风险能力皆不可同日而语。
瑞信近日在网络讨论区被传「出事」,一大原因在于其股价近来非常疲弱,由2021年2月高位起计,至今累泻超过72%,已接近其在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最大跌幅(约75%),市账率跌至只有0.2倍,被视为「破产价」。股价无疑反映投资者对一家公司获利前景的预期,不过,「七孔流血还七孔流血,死还死,系两回事」,尤其银行拥有厚实缓冲资本,纵使长期利润微薄甚至亏损,却不等于会因此「破产」。
Bill Hwang爆仓连累失429亿
若要观察市场对一家公司「破产」预期,较诸股价,更值得留意的是债券价格走势。瑞信债券近日报价及成交量皆未见大幅波动,例如2025年到期债券孳息率约6.3厘,与其他欧洲大型银行相若,反映债市投资者对其「找数」能力不太担心。
事实上,作为总资产逾1.1万亿美元的欧洲老牌金融机构,瑞信主要由三大业务组成,分别为私人银行(包括财富管理)、投资银行、总部业务(包括创新及战略投资)。其中,私人银行属瑞信赖以扬名天下的主力业务,占总资产超过七成,近年更加风生水起,尤其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市场客似云来(这也会构成潜在风险,惟属另一个故事),这业务今年上半年贡献超过11亿美元净利润。
然而,瑞信其余两块业务却「失色」,投资银行、总部业务今年上半年分别亏损约9亿、5亿美元,完全抵消了私人银行挣回来的利润,集团整体上处于蚀钱状态。更惨的是,相比起短暂亏损,这两块业务可能面临更多损失拨备及巨额罚款,最终规模未明朗,此乃投资者对瑞信最大忧虑所在。
具体而言,瑞信该两块业务近年爆了两只「大镬」。第一只是「老虎仔」Bill Hwang的Archegos基金去年3月炒燶股票爆仓,亏损逾300亿美元,高盛、摩根士丹利、野村等投行都有向该基金提供「孖展」贷款而招致损失,但瑞信所占「孖展」额度最大,亦未及时斩仓止蚀,眼巴巴看着逾55亿美元(约429亿港元)资本被蒸发,并可能遭到天价罚款,瑞信投行业务原主管Brian Chin已因这只「镬」问责下台。
伙孙正义「逆向融资」烂尾
瑞信另一只「镬」与总部战略投资有关,该行自2019年起伙拍孙正义的SoftBank旗下金融创新公司Greensill,染指「供应链逆向融资」业务。举例说,A公司若向B公司采购了价值100元的零件,通常不会立刻找数,而是向后者发出票据,承诺12个月后付款。Greensill这时就会介入,提出代A向B立刻支付,但只会以「九二折」找数,最终待12个月后从A手上收回100元全款,账面上获利8.7%。
在此前超低息时代,这种玩法相当于赚取息差,加上Greensill号称用AI技术控制坏账风险,又有孙正义加持,吸引不少投资者泵水,瑞信正是第一大户,向Greensill提供多达100亿美元资金。但随着美国联储局激进加息,「赚息差」玩法大失预算,同时Greensill手上大批票据沦为坏账,所谓「AI风控」似乎名不副实,其高杠杆模式无以为继。
金融圈有人笑说,瑞信「成也亚洲,败也亚洲」,系内私人银行凭着开拓中国等市场赚得盘满钵满,没料到投资银行和总部业务分别被Bill Hwang和孙正义这两个亚洲人揽炒。
不过讲到底,烂船三斤钉,况且瑞信绝非「烂船」,其主力私人银行生意依然强韧,整体上资本充足,Archegos和Greensill这些「镬」,确是juicy新闻,所造成损失似乎一两百亿美元,相较于瑞信总资产及缓冲资本分别多达1.1万亿美元及1000亿美元,其实未至于伤筋动骨,遑论变成雷曼2.0。
瑞信CEO Ulrich Koerner现正着手重组投行及总部业务,计划把「坏资产」剥离出售止蚀,他形容这项工程对集团长远发展至关重要,犹如关键时刻(critical moment);可是这句话被部分网民断章取义,声称「瑞信面临生死存亡,CEO证实了这个消息」。如同世上任何金融机构或大型企业,瑞信当然有可能迟早「出事」,不过历史「只会押韵」,最终倒下的方式不太可能简单重演2008年雷曼事件。
更多阅读:
亚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:扩张新加坡业务,We are following the money
新加坡基金「看好」香港,一周3家基金出手,涉投资收购香港四大家族旗下资产
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CEO林昭杰:三个主要转型趋势,或将根本上改变未来的投资格局
7位来自中国的新移民,进入新加坡「前50大富豪」,李西廷蝉联新加坡首富